2010/3/10 上午 08:58:00 |
||||||
|
- Mar 10 Wed 2010 11:10
吳寶春麵包7種變化 評審印象深刻(990310)
- Mar 09 Tue 2010 16:17
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 (990309)

生命有無限的可能。 因為對麵包的堅持與愛,他改變了這個世界,更活出最不凡的人生! 他曾經是個最遠只到過屏東市區的小孩,現在卻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2008年3月,台灣代表隊首次在世界麵包大賽中贏得亞軍!在高舉大獎盃的得獎者中,吳寶春小小的身影顯得特別醒目,他不但是外國麵包師傅口中「法國麵包做得最好的人!」還獲得2010年個人冠軍賽的參加資格!這場比賽,不但肯定了他的成功與努力,更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 那是對媽媽的愛,想到媽媽就勇敢! 媽媽不辭勞苦的付出,赤貧囝仔離鄉打拚,立下「一定要成功」的心願。 那是對麵包的愛,他立志做麵粉裡的科學家與哲學家。 為了追求理想的美味,麵包成為他的導師,教他堅持溫度與時間的每個細節。 沒有過人的天賦、沒有優越的背景,他有的只是,比挫折更柔軟低伏的身段,比困難更堅毅不變的努力。 本書特色 ◎ 二○○八年世界麵包大賽「冠軍盃第二名!」「亞洲盃第一名!」「台灣盃第一名」創造三大殊榮的傳奇麵包師! ◎ 一個來自屏東、最遠只到過屏東市區的庄腳囝仔,憑藉著對媽媽的愛,以希望將媽媽的愛傳播到世界的堅定信念,成為在法國巴黎為台灣爭光、揚名國際的「奧林匹克」世界級麵包師! ◎ 二○一○年世界麵包大師比賽選手!奪冠希望極高! ◎ 他的麵包,是充滿愛與幸福滋味的麵包! ◎ 商業周刊話題人物報導!草地狀元、今晚哪裡有問題、美人晚點名等節目報導! 作者簡介 吳寶春 2008年三月,勇奪由法國舉辦的世界麵包大賽亞軍!成為台灣所有媒體熱烈報導的話題人物! 一九六九年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是個純樸的鄉下小孩,也因為家就住在大武山腳下,所以從小以身為大武山的孩子自豪。由於家境貧窮,國中畢業後不再升學,到台北當麵包學徒,踏上麵包師傅之路,並從經驗中學習技術和經營管理。 在當了十幾年的傳統麵包師傅後,因緣際會接觸到新式麵包的世界,開啟了對麵包美味的追求。為了做出心中充滿幸福滋味的麵包,多次赴日本進修學習。 二○○五年,受喬禾國際之邀,組隊參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之譽的「樂斯福麵包大賽」,並創下台灣盃第一名、亞洲盃第一名、冠軍盃第二名的世界殊榮!用來參賽的酒釀桂圓麵包更熱賣了十幾萬個! 現於台北市的哈肯舖手感烘焙擔任研發監製總監,目前正為了二○一○年的世界麵包大師冠軍賽做準備。 劉永毅 自由撰稿作家。E-mail:y8sasa@gmail.com 著有《以天生氣質取勝》、《天色常藍》、《絕不認輸的人生》、《見證台灣生命力》、《金錢遊戲》、《天下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霧峰林家等待明天》、《向有光的地方行去》、《詩壇苦行僧周夢蝶》、《讓證據說話─神探李昌鈺破案實錄》、《海洋之子劉寧生》等數十部。 譯有《當下的覺醒》、《上帝沒什麼了不起》、《宇宙新小孩》、《想有錢就有錢》、《無線電擒凶記》、《白城魔鬼》、《第十二張牌》、《週日的午宴》、《薇諾妮卡想不開》等數十部。 |
陳菊(高雄市市長)
曹啟鴻(屏東縣縣長)
施坤河(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mamamom(mamamom’s Bakery格主)
感動撰序!
王文靜(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
吳清基(教育部部長)
徐 仲(台灣食材達人、慢食團規劃人)
容繼業(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校長)
趙自強(如果兒童劇團團長)
羅俊彥(台北市開平餐飲學校校長、台灣廚師聯盟祕書長)
誠摯推薦!
推薦序1
世界級的麵包達人
前年,在高雄市緊鑼密鼓籌辦世界運動會的同時,高雄子弟吳寶春,與幾位台灣麵包師傅組成的台灣代表隊,前往法國參加2008年世界麵包大賽,一舉打敗上屆的冠亞軍美國和日本,勇奪銀牌,這是台灣的驕傲。寶春更獲邀參加2010年首度舉辦的世界盃個人賽,這更是台灣飲食文化的一大勝利。
寶春所參加的樂斯福麵包大賽,等於是西點麵包界的奧運會、世運會,一定要國家代表隊才能出賽,而且在大賽之前,也要在全世界先辦五十場預賽,入圍的國家,才能去角逐國際大獎。他們就跟棒球賽的中華隊,或是在大聯盟的王建民一樣,站在世界的頂峰,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麵包達人」。
非常難得的,寶春不但是我們高雄的子弟,而且他之前所工作的烘焙坊,就在我們高雄市。在他榮獲世界大賽的榮譽前,我就已經相當熟悉,常常前往購買,吃在口中,不但是滿口的香甜,更嘗得到他的用心。像這些優秀的餐飲文化,都是我們高雄的寶貴資產。我們正在大力推展觀光,而著名的各式餐飲,必然也會吸引更多觀光客慕名前來,在高雄駐足、消費,帶動觀光業的進一步發展。
感謝寶春,為我們台灣人掙得面子,更為高雄市帶來發展的希望,所謂「行行出狀元」,本來就已經是社會的共識;而今天,更是行行都可以出「台灣之光」!也期許更多更多熱愛飲食文化的年輕人,能夠帶動起高雄精緻飲食的開發,讓我們高雄市,有一天也能夠成為像巴黎一樣充滿美景、美食的國際之都。
【高雄市市長】陳菊
推薦序2
一步一腳印,打拚出頭天
屏東位處台灣最南端,依山面海,景色秀麗。鄉親多以務農為主,許多人在炎熱的豔陽下,胼手胝足,辛勤工作,養成了勤勞刻苦、堅忍不拔、純樸篤實的性格。屏東出身的諸多傑出之士,性格上也多具備此一特點,世界麵包大師吳寶春正是其中深具代表性的一位。
用「大師」稱呼曾得到國際麵包奧林匹克麵包大賽亞軍榮譽的吳寶春先生,可說是實至名歸。但初次和寶春師傅見面時,卻想像不到這位外表柔和,謙恭有禮,但個頭「嬌小」的年輕人,具備著如此驚人的毅力與鋼鐵般的意志;就像小巨人一樣,經歷種種的辛苦,努力跨越自己與外界的障礙,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堅持信念,從社會的最底層一路突破,最後站上國際舞台,為台灣爭光。
仔細閱讀了寶春的傳記,我才深刻了解到,他是如何從屏東內埔鄉下,一個最遠只到過屏東市的國中畢業生,如何突破重重限制,與自己看似已經定調的宿命拚搏;如何抱持著一股好奇心與上進心,在屢遭打擊與挫折中領會著教訓,一次又一次地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向前邁進的勇氣與意志力。
而且,寶春永遠不放棄自己,即使環境再惡劣,也會盡全力做好準備,克服困難的典範,正是我屏東子弟打拼精神的發揚。憑藉著這股來自於屏東土地而生的意志力與精神,更驗證了只要身懷一技之長,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發展的空間,並非只有學術表現才是唯一。近年來,縣府開辦許多結合地方特色的技藝課程,讓學子適性發展,開啟學習的另一扇窗。特別感謝寶春返回母校崇文國中擔任技藝班指導老師,貢獻多年苦心鑽研烘焙心得,將好功夫一棒一棒傳承下去。
寶春堅持著在逆境中前進的勇氣,奮發向上的精神,所寫下成功且動人的故事,正是學子們最佳的學習目標,是「一步一腳印、打拚出頭天」的寫照,更是屏東之光、台灣之光。
【屏東縣縣長】曹啟鴻
推薦序3
用麵包寫人生
對吳寶春師傅的第一印象是在2006年世貿烘焙展場內,他的法國麵包麵糰非常軟,將要黏住入爐帆布;而認識他,是因為他們成為代表隊後的集訓,我臨危授命,擔任代表隊出國比賽的教練。歷經了2007年亞洲樂斯福盃,以及2008年世界盃比賽;從相處之中,我知道他對事情很執著、很投入,自我要求非常高,同時公司也非常支持他。雖然認識已有三、四年,但對於他的成長過程仍所知不多,此次要我幫他寫序,甚感惶恐。比賽回來,看到很多媒體報導他做的桂圓麵包是源於他的媽媽,一位偉大母親能讓他一路走來,堅忍不拔始終如一,他的成長想必有很多值得探討與研究的地方。
看了吳寶春的人生故事之後,才知他十二歲喪父,全家的生計重擔全落在母親瘦小的肩膀上,由母親含辛茹苦,一手撫養他們兄弟姐妹,家庭生活環境困窘,但他一個鄉下小孩卻不為所苦,反而用麵包來寫他的人生。
學校的生活,是他不美的回憶,他當學生的日子短暫,愛鬧、愛玩、愛哭,成績又差,成了老師眼中的壞學生。但是他從社會裡學習,在工作中成長,得到很多貴人相助,因此給社會大眾一個很好的啟示:讀書不是唯一的路,只要用心,每個人都會成功的。
他的學徒修業是艱苦的,由書中許多描述便可知:「雖然早在當學徒前就聽說,學徒生涯很辛苦,但從來沒想到,當學徒要比念書辛苦一百倍都不止。」「麵包師傅的工作是辛苦的,一天工作十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而且從早忙到晚,幾乎是馬不停蹄,對體力的要求很大。」「麵包店學徒的假期也很少。除了每月的兩天休假外,只有過年的短暫假期。」
但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從不抱怨,反而「趁大家下班後,還常常拿著剩下的麵團練習□、揉、摺、疊、壓……的麵包整形工夫。」所以不但學得一手很紮實的功夫,更在工作中用心去體會做麵包的一些原理,「在學習麵包製作的過程中,如果有太多東西要靠抽象的『感覺』,就存在著許多變數,很難轉換成有理論基礎,並可以進行精確測量與相互轉換的公式或配方。」甚至,為了學習成長,拿較低的薪水,因為他認為「這是為了出人頭地必須付出的代價」。
等技術成熟,也當了名店師傅後,吳寶春更把握機會赴日本學習,開拓他的視野,提升國際的技術。有的人可能就到此就滿足,但他反而更用心學習管理、行銷等部分,甚至探討「為什麼我的麵包賣不好?」好吃麵包的關鍵,就在於味道的精髓,所以他能獲獎。最後,再度祝福他繼續完成他的夢想。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施坤河
推薦序4
從一雙藍白拖開始
從一雙藍白拖開始,學習秤一百兩砂糖的換算,有誰能夠預知一位瘦弱矮小的「細漢仔」麵包小學徒,有一天他也會成為拿著國際麵包大賽的偌大獎杯高喊著「台灣加油!」的名麵包師。
很多時候,在與寶春師傅的聊天當中,除了專業知識的範疇之外,我們聊的最多的應該就是人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2008年後,這個在寶春師傅的人生轉變裡頗為重要的一個年份,名聲和利益並沒有像一般朋友所認定,帶來多采多姿的人生樂趣;相反的,隨之而來的是寶春師傅對自我反省的要求、希望不斷提升層次,以及對社會責任的道德感逐漸加深。這些,都讓寶春師傅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之下,常常摸不著頭緒,因而自己在心裡打了很多問號。「困擾」,是我常常和寶春師傅聊到的話題。
每一次,在電話的那一頭,如果寶春師傅提起過去,媽媽如何辛苦的扶養孩子,自己如何在較差的環境裡學習,我的心裡都知道,寶春師傅他有一個最值得我向他學習的地方,那就是---不屈不撓,對人生永遠有正面期待的精神!這也是每次我和寶春師傅在電話聊天結尾時,最重要的一句話:「正面思考!加油!」
在幾次日本的學習課程當中,看到寶春師傅那種永遠把自己隨時「歸零」的學習態度,我不得不說,寶春師傅他絕對有成功的基本因素。
如果只說謙虛,是不足以形容寶春師傅在學習課程中的認真態度的,因此,「歸零」才能讓自己像一塊乾海綿般,盡情的吸收所有的知識。而看到抱著如此態度學習的寶春師傅,我心裡也常念著:「希望台灣能有更多的吳寶春」!
在思考2010年的比賽時,寶春師傅往往都是以「不用想那麼多,努力以赴就是」來這樣為自己打氣。即使很多朋友站在相反的立場,不予支持,但寶春師傅還是堅持自己選擇的人生目標。他常跟後輩的學生說:「不要說沒有學習的機會。學習,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學習,它絕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自己不積極想辦法,學習,它就會離你而去!」
看了這些動人的故事,我將它們視為很棒的人生經驗!他人精采的人生故事,往往也是自我學習的一種,希望寶春師傅的平凡人生,能讓您有一些感動!
【mamamom’s Bakery】mamamom
- Mar 09 Tue 2010 13:52
常吃泡麵會禿頭?揭開泡麵8大迷思 (990309)
據調查,有八成國人一周至少吃一次泡麵,
可是,關於泡麵的傳聞,像會致癌、會造成禿頭等,總是不斷地被提起。
哪些是對?哪些是錯?且聽專家怎麼回答。
【文�畍i漢維、蔡睿縈】
根據調查,一周內吃過泡麵的民眾高達86%,其中八成吃1∼2次,尤以男性、藍領階級和學生族群的比例較高。此外,調查也顯示不少在外租屋的學生,幾乎每天都會吃一碗泡麵,似乎泡麵成為不可或缺的飲食。
實際上,泡麵多屬於高鹽食品,若當正餐食用,所提供的營養素除了碳水化合物及偏高的油脂,蛋白質也較少,而且,衛生署建議國人每天的鈉攝取量2400毫克,有些泡麵一碗可能就超過建議量;但即便如此,為了方便、迅速解決吃的問題,不少人還是會選擇泡麵,該怎麼在便利性及健康性上取得平衡?《大家健康》特別蒐集坊間各式關於泡麵的傳言、迷思,請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師陳奕翰、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柏臣及洪啟文答疑解惑。
迷思1:吃泡麵會吃進一堆防腐劑?
正解:NO!
市售的泡麵在包裝上都標示不含防腐劑,可是卻能存放很久,耕莘醫院營養師陳奕翰解釋,這是因為廠商將新鮮的麵條以油炸方式做成麵塊,藉此去除麵條中的水分,讓麵條裡的水活性降至最低。如此一來,微生物在缺乏水分的環境下,自然無法生長繁殖、甚至使麵條腐壞,進而達到保存目的。所以,泡麵有放防腐劑的說法是錯誤的。
迷思2:吃油炸泡麵會致癌 非油炸泡麵才安全?
正解:NO!兩者都不會致癌。
目前泡麵的麵條分油炸、非油炸兩種製作方式。非油炸的做法是以烘乾方式處理;而油炸處理的麵條,為了抗油脂酸敗,在製作過程會增添抗氧化劑BH A (維生素E)、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BHT,但劑量都合乎國內衛生使用條件,食用時不必擔心。因此,兩者都不會產生致癌情況。
迷思3:泡麵吃多會禿頭?
正解:NO!主要是營養不足。
網路傳聞,泡麵含大量防腐劑,吸收後人體會無法分解,導致頭髮出現光禿現象。其實,這是錯誤觀念。陳奕翰說明,會有禿頭現象,主要是因為長期食用泡麵,造成頭髮生長的營養素不夠、缺乏蛋白質,以致影響毛髮生長。
他也補充,有些人煮泡麵時會加入雞蛋,可是,蛋還未煮熟即盛起來食用,這會在體內與促進頭髮生長的生物素結合、妨礙營養吸收。若長期吃泡麵,即使有加蛋,營養不足仍可能形成禿頭。
迷思4:泡麵容器含食用蠟常吃易致癌?
正解:NO!醫學尚未證實。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柏臣解釋,容器內的食用蠟是可食用的,會透過健全的腎臟與肝臟來代謝,從脂溶性分解成水溶性物質,並排出人體。他也舉例說明,有些市售水果會噴些食用蠟,讓水果看起來更有光澤、有賣相。
如果人吃了含有食用蠟的食物,以一杯杯麵的劑量為例,藉由人體的腎臟及肝臟排除的時間約3天(72小時)。不過,若攝取的食用蠟劑量過多,累積於體內或長期無法排除,就可能引起疾病。然而,對於它會致癌的傳言,目前尚未有臨床醫學報告可證實。
若實在不想吃進食用蠟,由於食用蠟在超過60度的溫度下會逐漸溶解,最好避免吃碗裝泡麵,煮袋裝泡麵時,也避免用紙杯、紙碗裝熱湯。
迷思5:烹煮時先加調味包會致癌?
正解:NO!無論先加或後加,都不會產生致癌物。
坊間流傳,煮泡麵時,調味包要最後才加,否則調味包裡的味精加熱到攝氏100度、或煮超過10分鐘會變成致癌物。陳奕翰澄清,「加調味包的先後順序不會產生致癌物」,而且,味精轉換成致癌物「焦麩胺酸」,通常需加熱至攝氏200度以上、或煮超過1個小時以上,才有可能產生這種情況。
迷思6:用熱水泡泡麵氯氣恐殘留湯中?
正解:YES!
為達到均衡飲食,陳奕翰表示,有些民眾會在烹調泡麵時,放些蔬菜、雞蛋或肉片,為了確保食物煮熟,他建議用瓦斯爐烹煮。而且,用熱水泡泡麵,會產生氯氣,甚至可能殘留於湯中。若使用瓦斯爐烹煮,氯氣會隨著烹煮的過程揮發於空氣中。
迷思7:慢性病患吃碗裝泡麵
血壓、肝腎負擔大?
正解:YES!
陳柏臣指出,健全的肝、腎至少得花3天時間代謝碗裝泡麵裡的食用蠟,可是,肝臟病患或腎臟病患,因身體機能無法代謝,食用蠟的確易累積在體內,甚至引發其他疾病。再者,泡麵缺乏均衡營養素,患者應控制食用量,避免加重血壓或肝腎負擔。
迷思8:泡麵先燙再煮 卡健康?
正解:YES!
將第1次煮麵體的水倒掉,用第2次加入的水煮泡麵的確較健康。因為倒掉第1次煮泡麵的水,同時也去除麵條添加的抗氧化劑、安定劑,減輕人體吸收的負擔。
吃泡麵 加點蔬菜、肉
營養更均衡
研究證實,泡麵的調理包經高溫滅菌、真空包裝,肉類所含的維生素B、鐵質;或蔬菜裡的維生素C、 A ,早已蕩然無存。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洪啟文表示,選購時,要注意包裝的成分、熱量、鹽分等標示,且不要長期高鹽、高脂飲食,以免破壞身體機能,造成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心腦血管等疾病。雖然泡麵本身無毒,但為了健康,別太常食用,若不得不吃,建議只取代一餐正餐,而且,可配搭天然食材,像蔬菜、蛋一同烹煮,均衡飲食也確保營養。
感謝耕莘醫院營養師陳奕翰、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柏臣、洪啟文審閱
- Mar 08 Mon 2010 10:22
夫妻誰的基因決定了孩子 (990308)
好棒的文章...統計學真有意思..
看了後偶不能再機車要求邱小弟成績了...因為他阿母的腦袋也只有普普...= ="
高興的是...性格遺傳他爸爸多一些耶...偶放心了...
.....................................................................
# 身高是誰的遺傳大?
父母各占一半
在營養狀況下的前提下,孩子的身高有70%的主動權掌握在父母的手裡,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因為決定身高的因素35%來自父親,35%來自母親。假若父母雙方個頭不高,那就要靠寶寶後天那30%的努力了。
# 智力是誰的遺傳大?
媽媽
智力有一定的遺傳性,同時受到環境、營養、教育等後天因素的影響。據科學家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約占50%-60%,就遺傳而言,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子,就會更聰明。這其中的原因在於,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為證明此點,我們首先來復習下高中生物知識:男寶寶和女寶寶是怎樣來的?
男生是XY,X (卵)是來自母親,Y(精子)是來自父親。
女生是XX,X (卵)是來自母親,X(精子)是來自父親。
所以生男生女都是先生的錯,不要怪罪媽媽的肚皮不爭氣。
請注意:
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來自母親的遺傳,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親跟母親各有一半影響。
因為女生的智商是父親母親都有影響,所以會有中和的效應。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會呈現自然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就是倒鐘狀,中間最多,兩邊較少。
然後男生因為是完全只受一方影響,所以男生智商分布會呈現在偏向在兩個極端。也就是說,男生天才比較多,但是同時,蠢材之中也是男生特別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1. 你要判斷一個男生聰不聰明,看他媽媽就知道了。可是,你又要怎麼判斷一個男生的媽媽聰不聰明?......。.想不出簡便的方法...。.
2. 然後我們用機率來算:
生男孩的機率= 1/2;生女孩的機率=1/2。
生男孩的時候,母親對於男孩智商的影響力 = 1
生女孩的時候,母親對於女孩智商的影響力 = 1/2
所以說母親跟父親對於下一代智商的影響力(期望值)的比例是
1*1/2 + 1/2*1/2 : 0*1/2 + 1/2*1/2= 0.75 : 0.25= 3 : 1= 母: 父
所以說,如果你:
1.. 是男生,如果你覺得你很笨的話。你千萬要娶一個聰明的女生來。
這樣你小孩翻盤的機率還有七成五,人生還是充滿了希望。
2. 是女生,如果你覺得你很笨的話,因為,你翻人家盤的機率有七成五...。.啊,我不能再說了.......。.總之,最近天氣不錯,出去走走。
3. 當你看到一個男生很聰明的時候,則,他父親很聰明的機率是0% (應該說,就算他父親很聰明,也對他是沒有影響的),可是他母親很聰明的機率是100%。
所以說,如果你在考慮要嫁給一個很聰明的男生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他媽媽,可能會是一個很會算計的婆婆。
反之,當你看到一個男生很笨的時候,沒錯,他通常會很有錢,這是上帝的安排,上帝為了不讓人類滅亡,所以他會讓很笨的人很有錢,這樣他才能娶到聰明的女生。
# 性格是誰的遺傳大?
爸爸
性格是父親的遺傳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後影響。比較而言,爸爸的影響力會大過媽媽。其中,父愛的作用對女兒的影響更大。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專家提出,父親能傳授給女兒生活上的許多重要的教訓和經驗,使女兒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彩。
# 相貌是誰的遺傳大?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膚色:
總遵循“相乘後再平均”的自然法則,讓人別無選擇。若父母皮膚較黑,絕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大部分會給子女一個“中性”膚色,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況。
眼睛:
(眼形)孩子的眼形、大小遺傳自父母,大眼睛相對小眼睛是顯性遺傳。父母有一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會大一些。
(雙眼皮)雙眼皮是顯性遺傳,單眼皮與雙眼皮的人生寶寶極有可能是雙眼皮。但父母都是單眼皮,一般孩子也是單眼皮。
(眼球顏色)黑色等深色相對於淺色而言是顯性遺傳。也就是說,黑眼球和藍眼球的人,所生的孩子不會是藍眼球。
(睫毛)長睫毛也是顯性遺傳的。父母只要一人有長睫毛,孩子遺傳長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鼻子:
一般來講,鼻子大、高而鼻孔寬呈顯性遺傳。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遺傳給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鼻子的遺傳基因可能到青春期才開始明顯,小時候矮鼻子,成年還可能變成高鼻子。
耳朵:
耳朵的形狀是遺傳的,大耳朵相對於小耳朵是顯性遺傳。父母雙方只要一個人是大耳朵,那麼孩子就極有可能也是一對大耳朵。
下顎:
是不容“商量”的顯性遺傳。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常毫無例外地長著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離奇。
肥胖:
會使子女們有53%的機會成為大胖子,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便下降到40%。這說明,胖與不胖,大約有一半可以由人為因素決定,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充分運動使自己體態勻稱。
禿頭:
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讓禿頭只傳給男子。比如,父親是禿頭,遺傳給兒子概率則有50%,就連母親的父親,也會將自己禿頭的25%的概率留給外孫們。這種傳男不傳女的性別遺傳傾向,讓男士們無可奈何。
青春痘:
這個讓少男少女耿耿於懷的容顏症,居然也與遺傳有關。因為父母雙方若患過青春痘,子女們的患病率將比無家庭史者高出20倍。
腿型:
酷似父母的那雙脂肪堆積的腿,完全可以通過充分的鍛煉而塑造為修長健壯的腿。倒是那雙腿若因遺傳而顯得過長或太短時,就無法再塑,只有聽任自然了。
Dear ALL:
孩子是自己的,既然把他們生下來,就要愛他們;
記得不要再罵他們笨ㄛ,因為那句話可能是在罵自己或你的那一半!
快樂點.... 想開點....
- Mar 07 Sun 2010 18:49
鹹水雞製作新體驗與今日的晚餐(990307)
非常美味...
第一次自己做鹹水雞
選用的仍然是喜愛的土雞腿...我不會去骨 買時先請小販代處理...
先灑上岩鹽 胡椒與米酒 戴著薄手套先將雞肉按摩一下最少冷藏醃浸四小時...
醃浸後自冰箱取出的土雞腿...
五花大綁一下
放入加入一杯米酒 五杯開水 三枝蔥 五片薑片 一大匙岩鹽與些許黑胡椒的浸泡液中開中火煮滾一分鐘後熄火悶15分
悶好的腿肉我連同湯汁放冷藏盒置冰箱約兩小時
晚餐取出切片並淋上雞湯與些許麻油的混合湯汁最後放上新鮮蔥絲..
很快就能完成今天的主菜...
對上兒子要吃干貝蛋炒飯...
與快炒青江菜
與燴絲瓜...
我們有了個快速又滿足的晚餐...
沒想到自製鹹水雞並不怎麼難
去骨的雞腿肉也很受小朋友喜歡..
兒子還以為今天的鹹水雞是去外面買的說..
兒子讚美我很利害...
所以說
今天的鹹水雞自製初體驗...
成功!
...
(補)
今天仍然是睡到自然醒 早午餐吃麥當勞...
今天試了他的新產品 芥末鱈魚堡 不錯吃...但是是大人的口味 給兒子吃一口 他不愛...
不過我也愛傳統的鱈魚堡多一些說...^^
- Mar 07 Sun 2010 18:39
白神酵母石臼全麥蔥仔胖(no:143)(990307)
香噴噴...
好久沒有做蔥仔胖
比例用的是50%
雖然只有0.5小時後發
成品口感仍然非常柔軟
最重要的是
跟蔥仔粉搭..真好吃..
麵包體材料
水手牌超級強力粉與全麥粉各50g 計100% (300g)
白神酵母2%(先用3倍溫水溶解發酵15分)
冰全脂鮮奶 62%
二砂 10%
岩鹽 1.5%
法國依思妮無鹽發酵奶油 10%
基發 1h
後發0.5h
全火烤箱預熱180度
降溫至160度
全火 烤12分
基發完成...
分成10分
滾圓...
簡單整型..
後發時調內餡...蔥珠 麻油 黑胡椒 與雞粉調云備用..
填餡..
兒子不喜歡吃蔥
一部份包入他愛的內餡...
10幾分後一盤香噴噴的蔥仔胖就這樣烤好溜...
其中一個除蔥珠外試加入干貝醬 沒想到也是很搭...
這一個我一下下就吃掉了
真是美好的下午茶...
我有一位跟我一樣愛吃蔥仔胖的朋友
明天來去一起分享...
(補)
朋友說粉好吃溜
但是..蔥可以再多一些...
- Mar 04 Thu 2010 22:36
居家植栽種的對 室內空氣好 病痛少(990304)
![]() |
空氣品質好不好,跟健康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植栽有助減少頭痛、容易感冒、疲倦等「病態建築症候群」,這次環保署委託台大園藝系,針對玄關、客廳、書房跟浴室等地點,建議擺放適合淨化空汙的植栽。像是人來人往的玄關,可選擇非洲菫或白網紋草吸附落塵;家人聚集的客廳,二氧化碳濃度高,家具、塗漆可能釋放揮發性物質,擺上山蘇花、波士頓腎蕨,降低濃度,除了維護居家空氣品質,還能有綠美化效果。(陳奕華報導)
植栽不僅可以綠美化,還有淨化空氣的功能!環保署與台大園藝系攜手,推出居家生活版的淨化室內空氣植物手冊,像是住戶、訪客進出居家門口,落塵比較多,因此可以把吸附灰塵能力強的植物,像是非洲菫、皺葉椒草、嫣紅蔓等放在角落或門旁。
針對家人聚集、停留時間長的客廳,通常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家具、地板、天花板的塗漆可能殘留甲醛、甲苯等物質,建議選擇適合的植栽清淨空氣。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葉德銘說:「油漆、鞋油等等、家具裝飾品,這些會有些揮發性的氣體,所以客廳就用二氧化碳與揮發性的氣體都可以減少的這些植物,包括我們山蘇、袖珍椰子等等。」
至於廚房使用瓦斯爐烹煮食物,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如果燃燒不完全還可能出現傳統的空氣汙染物,如果能在餐桌上擺上觀賞鳳梨、袖珍椰子、黃金葛等小品盆栽,有助降低汙染物濃度。
另外浴室的排泄物與清潔劑常有氨、甲苯等釋出,耐低光與潮濕的蔓綠絨、黃金葛等,就是淨化空氣的好幫手。
環保署這次推出淨化室內空氣植物手冊居家生活版,除了教導民眾在住家內不同處所,放置適合的高淨化空汙物的植物,還搭配示意圖,上傳環保署網站,提供民眾下載參考。
- Mar 04 Thu 2010 13:16
食物與廚藝:麵食、醬料、甜點、飲料+限量書盒 On Food and Cooking(990304)

- 原文作者:Harold McGee
- 譯者:蔡承志
-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1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國際專業廚師學會(IACP)2004年最佳食物類參考書
★餐飲界權威James Beard Foundation2004年最佳食物類參考書
累積銷售量超過5,000,000本
全球大廚 沒人手上敢不拿著本書!
25年前(1984),本書於美國出版,在廚藝界投下一枚震撼彈
5年前(2004),增修了將近600頁內容,獲得世界級大廚一致推薦
去年(2008),作者榮登《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
改寫了全球廚房,催生開創性的「分子料理」與「化學廚房」
獲得讚譽:「凡張口吃東西的人,都用得上本書!」
歷經1 / 4世紀,無書能出其右 連《時代》雜誌亦譽為「小鉅著」
你知道嗎……
泡芙的法文為何是「甘藍菜」?又為何被稱為「修女的屁」?
美乃滋和油醋醬,都是由1:3的水液與油液所組成,但成品的表現為何差異那麼大?
高海拔地區的蛋糕烘焙,和在平地的烘焙法有何不同?
為什麼嬌生慣養的葡萄藤蔓,反而產不出最好的葡萄酒?
高濃度葡萄酒和烈酒為何會有「淚珠」或「美腿」這種奇特現象?
不同於滋養人類成長的奶蛋肉魚,也不同於人類最早的蔬果穀物,麵食、醬料、甜點、飲料等等的食材與變化,展現出一項驚人事實:它們以變化萬千的姿態,呈現了人類在歷史演變中,大幅躍進的想像力和創意,不僅僅表現出大自然令人歎為觀止的轉化潛力,也意味著人類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塑造自然物質,這些美食已超越人類生存的必備,而是更進一步跨到為五感帶來愉悅和驚喜的另一個向度。
這些豐富而多彩的變化,是至今仍讓所有大廚與廚藝愛好者探詢不倦、津津樂道的無窮秘境,就如同人類文明的縮影,從基礎變身進階,從簡單走向繁複華麗,透過文化、歷史、地區特色的調味,變身為人類除了滿足基本生理需求之外,更具魅力的享樂泉源。
●改變全球廚房的傳奇之書
25年前,哈洛德.馬基首創以科學探討烹飪,將廚藝由藝術和文化提昇至科學領域,讓《食物與廚藝》甫推出即掀起風潮,席捲並影響美、加、英、法各地,建立民眾對烹飪的新觀念,連電視節目也開始製作廚房科學的節目,不僅帶動「廚房科學」風潮,也催生現今當紅的「分子美食」!
●四分之一世紀 歷久不衰
如今歷經四分之一世紀,《食物與廚藝》仍是國際三星級大廚奉為圭臬的重要寶典。再沒有哪一本書,將食材描述得如此詳盡精確、將變化講解得這麼深入淺出,並將專業的飲食科學成功轉化為大眾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廚房科學知識。人類食物的起源、構成,以及各種食材如何透過廚藝變身為誘人美食的過程,盡收於此。
★導覽飲食的文明與奧秘
《食物與廚藝》是全世界美食愛好者和職業廚師的「聖經」,連結了烹飪與科學,從各色食材的化學組成,一路探究到滋味、香氣、質地、顏色和營養。從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科學之窗窺探廚房實驗室的神奇變化,透視人類歷來飲食的文明,宛如廚房中的羅賽塔石碑,完美呈現了生命延續的無窮奧秘與無邊魅力。
原書厚達近900頁,從滋養人類生存演化的奶蛋肉魚等葷食、平衡人類營養素的植物性食物,到文明發展後的甜點醬料等美食,各種食材皆有鉅細靡遺的介紹。《食物與廚藝:麵食、醬料、甜點、飲料》對美食的介紹,圍繞著幾個主角:
榖物:榖物磨成粉之後,可以變化出各種料理,包括麵包、蛋糕、麵食以及調味用的醬料,甚至藉著化學變化,榖物還可轉變成醉人的飲品。
糖:糖代表的甜味,本身就深受人類喜愛,而甜味搭配其他食材所具有的酸、鹹、苦等滋味,更可發展出更豐富多層次的味覺享受。糖的質地在加熱之後,更可延展出各色風貌,於是甜點更成了結合味覺和視覺享受之大成。
酵母:凡是需要氣體來變化食物的,都用得上酵母:麵團的發酵、啤酒或香檳中的氣體,都是酵母的功勞。酵母還會把食物中的糖分轉化成迷人的酒精,讓水果和榖物變身為清澈又有稠度的酒品。
作者簡介
哈洛德.馬基 Harold McGee
★2005年美國美食雜誌Bon Appetit年度美食作家
★因《食物與廚藝》一書,與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美國總統歐巴馬、Apple創辦人賈柏斯、知名主持人歐普拉、音樂天團Radiohead等人共同榮登時代雜誌2008年百大影響人物
哈洛德.馬基是世界知名的食物化學和烹飪權威,先後在加州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攻讀物理學和英國文學。本書在美國於2004年完成二版修訂後,榮獲該年國際專業廚師學會(IACP)以及餐飲界權威James Beard Foundation評選為最佳食物類參考用書。2005年,美國美食雜誌Bon Appetit推舉哈洛德.馬基為年度美食作家。2008年,哈洛德.馬基名列《時代雜誌》的世界百大影響人物之一。他另外著有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Nature, Food & Wine以及Fine Cooking。目前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哈洛德.馬基也為《科學》期刊、《世界百科全書》、《紐約時報》撰文,在美國餐飲學院、加拿大廚師聯合會等職業專業學校授課,到美國科學促進會、丹佛自然史博物館、費米研究室等學術專業研討會演講,並常受邀至各大新聞媒體廣播節目。
國際名廚瘋狂好評,爭相推薦
★這本書是座金礦,提供了所有食材成分和烹飪過程中的一切資訊,而你對食物會遭遇的所有問題,也都提供了解答。這裡面沒有任何「食譜」,卻是我心目中關於食物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英國電視明星大廚,以烹飪節目聞名全球,著有暢銷系列書《原味主廚》(The Naked Chef)
★在好幾代的主廚間,《食物與廚藝》一直最可靠的資訊來源,而哈洛德.馬基則是個充滿魅力的老師,在我們這個產業中,無人能出其右。在我全部的書籍中,《食物與廚藝》是被我翻閱得最破爛、摺角最多的一本書。--湯瑪士.凱勒(Thomas Keller),米其林三星餐廳The French Laundry 以及 Per Se主持兼經營者,唯二拿到米其林六顆星的大廚
★準備好升級吧!哈洛德.馬基以《食物與廚藝》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知道在烹飪時,怎樣會成功、怎樣會失敗,但是哈洛德.馬基卻告訴我們原因。這本書是我所見過最完整的食物大全,資訊量極大,但卻好懂得不得了。--雪莉.歐.蔻瑞荷(Shirley O. Corriher),著有《烹調巧手》(CookWise)、《烘焙巧手》(BakeWise)
★哈洛德.馬基為我們鑽研了食物的學問。任何和烹飪有關的問題,都可以在《食物與廚藝》找到答案。所有成人會在廚房中問到的「為什麼」,這裡都有解答。--巴比.弗勒(Bobby Flay),有「料理鐵人」之稱,知名燒烤餐廳Mesa Grill和Bolo主廚兼經營者
★無庸置疑,這是關於廚房和人類營養科學的重要著作中,最棒最令人著迷的作品了。--馬德蓮.卡曼(Madeleine Kamman),著有《廚師的養成》(The Making of A Cook)
★哈洛德.馬基這本《食物與廚藝》能夠修訂、擴充,真是再好不過了!這部鉅作處理的範圍之廣、內容之翔實,想要了解食物的來源、收成、儲藏、烹調、氣味、口味甚至消化吸收,都要看這本書。不論是專業廚師或是認真的業餘廚師,都能從此書獲益,了解到烹飪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啟發讀者成為更有想法的採購者、廚師,甚至顧客。本書第一版就已經是我們書店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著作,改版增修之後,簡直更是所有想要了解食物的一切的人的福音。-- 納赫.瓦克斯門(Nach Waxman),紐約市「廚藝和信函書店」(Kitchen Arts & Letters)經營者
★因為哈洛德.馬基這本書,我在食物和科學中歷經了一趟難以忘懷的旅程……以及不可思議的閱讀體驗。--寶拉.沃佛特(Paula Wolfert),著有《地中海烹飪》(Mediterranean Cooking)
★如果不了解基本的食物科學和實際的烹飪技巧,那麼在廚藝上就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創意!哈洛德.馬基的《食物與廚藝》絕對是這個主題的專著,是讓專業廚師或家庭煮婦廚藝晉級的必備工具。--查理.卓特(Charlie Trotter),全美50最佳餐廳Charlie Trotter’s主廚兼經營者
★對於正在廚房學藝的學生而言,《食物與廚藝》是必備之物,綜合了各個科學學門和烹飪傳統的細部知識,在字裡行間激發了讀者對廚藝的想像。哈洛德.馬基同時擁有的兩項專業:科學家的技術和廚師的心腸。--瑞克.貝雷斯(Rick Bayless),著有《瑞克.貝雷斯的墨西哥廚房》(Rick Bayless’s Mexican Kitchen)、《一次品嚐一道墨西哥菜》(Mexico One Plate at a Time)
★哈洛德.馬基深不可測的知識和無盡的智慧,大大影響了整個美食界。過去我不斷參閱《食物與廚藝》這本食物和科學的權威著作,而且驚奇地發現,我總是還會學到新的東西。--馬利歐.巴塔利(Mario Batali),紐約知名餐廳Babbo和Otto主廚兼經營者,《煉獄廚房食習日記》中的食神
★哈洛德.馬基先前那部極具深度的科學性著作,早已是我們開發新食譜的工具,不但告訴我們食材的特性及烹調時的變化細節,並進一步啟發我們在廚藝上更加精進的靈感。哈洛德.馬基真是烹飪界的哲學家皇帝啊!--蘿絲.賴維.柏瑞寶(Rose Levy Beranbaum),著有《派及派皮聖經》(The Pie and Pastry Bible)
★過去二十多年來,只要我遇上關於食物化學或烹飪過程中的任何問題,都會去翻閱哈洛德.馬基的《食物與廚藝》。而這個無與倫比、擴增後的新版本,肯定會成為我書架上最重要的用書。--賈克.裴平(Jacques Pepin),著有《賈克和茱莉亞居家烹飪》(Jacques and Julia Cooking at Home)以及《學徒:我在廚房裡的生活》(The Apprentice: My Life in the Kitchen)
★《食物與廚藝》是融合了歷史、科學和實用建議的經典著作,這裡有你想得到的廚房相關主題,而且都讓你讀得如癡如醉(真的)。只要是會張口吃東西的人,都用得上這本書。它是家庭必備的工具。--切瑞.孟德森(Cheryl Mendelson),著有《家庭的撫慰:持家的藝術和科學》(Home Comfort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Keeping House)
★充分揉合了食物的科學和歷史,再灑上數千筆烹飪的致勝要訣。--艾森.貝克(Ethan Becker), 著有《烹飪的喜悅》(Joy of Cooking)
★幾十年前,當我們都還沒成為正式廚師之前,就已經常參考哈洛德.馬基的《食物與廚藝》,一直到現在,仍舊是我們廚房工作者的推薦讀物。這本書現在有更新版本,我們簡直都要為之瘋狂了。--蘇珊.弗尼格(Susan Feniger) 和瑪莉.蘇.密立根(Mary Sue Milliken),平價美食餐廳 Border Grills 和Ciudad Restaurant主廚兼經營者
★哈洛德.馬基在這部令人著迷的作品中,鉅細靡遺地詳盡道出烹飪過程中所有的變化、原理和理由。本書收納了許多實用的甚至不常見的資訊,只要是鍥而不捨、充滿好奇的廚師,都應該擁有一本。--丹尼爾.包洛德(Daniel Boulud),紐約知名餐廳Daniel 及Cafe Boulud主廚兼經營者,有紐約食神之稱
第十章 穀類麵糰和麵糊:麵包、蛋糕、酥皮和麵食
麵包演變沿革
麵糰、麵糊的基本構造和製品
麵包
稀麵糊食品
稠麵糊食品:麵糊麵包和蛋糕
酥皮
小甜餅
第十一章 調味醬料
歐洲的醬料發展史
醬料的科學:風味和稠度
用明膠和別種蛋白質增稠的醬料
固態醬料:明膠式凝凍和碳水化合物凝凍
用麵粉和澱粉提高稠度的醬料
用植物粒子增稠的醬料:食物漿泥
用油、水微滴增稠的醬料:乳化液
用氣泡增稠的醬料:泡沫
鹽
第十二章 糖、巧克力和甜點
糖和甜點的歷史沿革
糖的固有性質
糖和糖漿
純糖硬糖果和甜點
巧克力
第十三章 葡萄酒、啤酒和蒸餾酒
酒精的固有性質
葡萄酒
啤酒
亞洲的米釀酒精飲料:中國酒和日本清酒
蒸餾酒
醋
- Mar 04 Thu 2010 09:04
08:18 高雄甲仙規模六地震 各地搖晃明顯
天搖地晃....第一次因為地震衝出去...好可怕...
![]() 今天上午八點十八分五十三秒,台灣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震央在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偏南方17公里處,地震深度5.0公里,台南楠西最大震度六級、嘉義大埔六級、屏東三地門五級、高雄桃源五級、嘉義市五級、斗六市五級,台北市二級。(中央氣象局提供) |
在智利大地震引發海嘯警報,台灣也列入警戒範圍之後,今(四)日早晨八點十八分左右,高雄縣甲仙鄉也發生有感地震,規模六點四。
根據中央氣象局公佈的資料顯示,這起地震發生位置在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偏南方約十七公里處,深度約五公里,是淺層地震。各地最大震度為:台南楠西以及嘉義大埔六級,屏東三地門、高雄桃源、嘉義市以及斗六市都有五級震度。
其他各地也有明顯搖晃,包括台東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市以及雲林草嶺、南投名間、彰化市都有四級震度;另外花蓮紅葉、南投市、台中市及東勢、花蓮市、苗栗鯉魚潭、澎湖馬公及宜蘭南山、苗栗市均有三級震度;台北宜蘭新竹桃園也都有兩級震度,基隆市一級。
接續八點二十四分又發生芮氏規模4.8地震,震央在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偏東方10.6公里處,地震深度20.2公里,嘉義大埔最大震度三級、台南楠西三級、高雄甲仙三級、嘉義市二級、雲林草嶺二級、屏東三地門二級。
八點四十三分再度發生小區域有感地震芮氏規模3.8,震央在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南方17.8公里處,地震深度10.1公里。
各地消防警政單位正密切注意是否有災情通報,最新最快地震消息,中時電子報將立即更新,提供您最完整的報導。
- Mar 03 Wed 2010 08:26
白神酵母湯種豆漿吐司(no:142)(990303)
今天試用了這次去日本CUOCA買的湯種粉
成品果然明顯比之前做的柔軟
另外用燕麥豆漿取代全脂鮮奶
淡淡的豆'香讓人覺得很健康
大口咬下 一整個軟綿綿...
非常滿意..
材料
水手牌超級強力粉 計100% (400g)
湯種粉30g
白神酵母2%(先用3倍溫水溶解發酵15分)
無糖燕麥豆漿 65%
二砂 10%
岩鹽 1.5%
法國依思妮無鹽發酵奶油 10%
基發 1h
後發1.5h
全火烤箱預熱180度
降溫至170度
全火 烤35分..(圓麵包烤12分)
今天麵團比較大 用ka缸基發..
胖起來溜..
基發完成..
分割..
今天的圓麵包包著我家不敗的麻糬與紅豆..